第九艺术 i 9 ART

传播游戏文化,助力产业发展✅

开启游戏的石器时代,揭秘史上第一台游戏机Odyssey

标签:, , •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4日 • 评论数:0 条评论


收听播客节目:

1972年夏末的纽约,工业设计师乔治·萨里宁的弟子们正在为Magnavox公司打磨一个塑料方盒。这个内部代号”棕盒子”的神秘设备,正是电子游戏产业的始祖Magnavox Odyssey。主导其研发的拉尔夫·贝尔此时已47岁,这位从纳粹铁蹄下逃出的犹太工程师,在桑德斯联合公司(Sanders Associates)电子部门默默耕耘七年后,终于将”电视游戏装置”专利从图纸变为实体。

这个被贝尔称作”阴极射线管娱乐装置”的项目,其技术根源可追溯至1951年的军方雷达训练系统。贝尔团队在1968年制作的第七号原型机,已具备光点碰撞检测与分数显示功能,这些技术后来成为Odyssey的核心模块。有趣的是,为降低生产成本,工程团队创造性采用市售晶体管搭建逻辑电路,整套系统完全基于模拟信号运作——这意味着初代游戏机里不存在任何数字处理器。

揭开Odyssey的白色塑料外壳,内部构造堪称极简主义教科书:四十个晶体管与二极管构成运算核心,六枚AA电池提供电力,两个硕大的旋钮控制器通过三十米导线连接主机。其所谓的”卡带”系统实质是电路跳线板,插入不同卡带会改变电阻网络配置,从而激活十二款预制游戏中的某一种。最富创意的配件当属随机附赠的透明贴膜,玩家需手动将其贴合在电视屏幕表面,与《滑雪》游戏配合使用时,静态的山脉贴图竟能营造出动态速降的错觉。

1972年5月24日的媒体预展会上,Magnavox的市场团队犯下世纪乌龙。他们选择在酒店地下室布置展区,却忘记调节现场灯光强度,导致记者们误以为Odyssey只能在黑暗环境运行。《华尔街日报》次日刊发的报道标题辛辣:”见不得光的电子玩具”。更致命的错误来自广告策略,为捆绑销售自家电视机,宣传语中赫然写着”仅限Magnavox电视使用”,这个愚蠢声明直接劝退68%潜在买家。即便如此,Odyssey在1972圣诞季仍创下十万台销量,总生命周期销量定格在三十三万台。

游戏设计领域,Odyssey展现出惊人的前瞻性。其内置的《乒乓球》游戏虽仅用三个光点模拟球拍与球体,却创造出人类首个电子竞技场景。1972年11月29日,加州安迪·卡佩酒吧里,年轻的诺兰·布什内尔目睹Odyssey演示后大受震撼,三周后便捣鼓出街机版《Pong》原型机——这个商业间谍故事后来演变为游戏史上最著名的法律纠纷,Magnavox通过专利诉讼从雅达利等公司收取超过一亿美元授权费。

鲜为人知的是,Odyssey开发团队中藏着位日裔工程师结城正博。他负责设计的《模拟空战》游戏,首次在电视屏幕上实现了双机缠斗画面。这个需要玩家同时操作左右旋钮的硬核游戏,后来启发了南梦宫《皇牌空战》系列的操作逻辑。结城在1975年带走的研发笔记里,详细记载着如何用模拟电路实现伪3D效果,这些手稿至今仍保存在京都游戏博物馆。

站在技术演进维度审视,Odyssey埋藏着诸多未来科技的基因片段。1973年推出的Odyssey 100机型,首次实现专用集成电路游戏主机设计,其芯片组直接催生了通用仪器公司的AY-3-8500系列。1978年问世的Odyssey2更开创性地内置键盘,比雅达利ST教育电脑早了整整六年。甚至任天堂1983年推出的FC红白机,其卡带金手指触点设计都能在初代Odyssey的跳线板上找到原型。

当我们以文化考古视角重新凝视这台机器,会发现它承载着冷战时期特有的技术浪漫。那些需要玩家自行脑补的色块与线条,恰似抽象表现主义画作邀请观众共同完成创作。2006年,现代艺术家班克斯在伦敦展出的装置作品《像素考古》,正是将Odyssey拆解零件悬浮在树脂中——这件拍出二百二十万英镑的天价艺术品,无声诉说着数字文明起源期的野性美感。

<<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留言评论

  1.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