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艺术 i 9 ART

传播游戏文化,助力产业发展✅

皮革厂造火箭:Coleco Telstar如流星般的狂热与幻灭

标签:,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日 • 评论数:0 条评论


混沌初开:皮革厂的跨界豪赌

在电子游戏的黎明时分,混沌初开万物生长,那个年代的游戏产业,与其说是产业,不如说是一群工程师和投机者的西部大冒险。就在这个背景下,Coleco科莱科,全称Connecticut Leather Company,一家正儿八经的康涅狄格州皮革公司,主营业务是卖皮鞋、皮具,就是一家做皮革制品的公司,在七十年代中期,突然脑子一热,决定一头扎进电子游戏的红海里。这听起来就像今天一家连锁火锅店突然宣布要造火箭一样魔幻,但在那个年代,一切皆有可能。Coleco的这次跨界豪赌,源于一个堪称“天降神兵”的玩意儿。

天降神兵:AY-3-8500芯片与“PONG”的民主化

要理解Telstar的崛起,就必须先认识一颗芯片:通用仪器公司(General Instruments)推出的AY-3-8500。这颗小小的集成电路,在当时简直就是游戏界的“傻瓜相机”,它把制作一台PONG类游戏机所需的核心逻辑、视频信号生成甚至部分声音功能,全都打包塞进了一个28脚的封装里。它能直接输出左右玩家、球、场地边界的视频信号,开发者只需要搭配极少的外部电子元件和电源,就能攒出一台能在电视上打“网球”、“曲棍球”和“手球”的游戏机。

这颗芯片的出现,彻底拉低了游戏机制造的门槛。它就像一位武林前辈,将毕生功力注入一颗丹药,任何有点电子基础的厂商吞下去,都能立刻化身为“PONG”游戏高手。Coleco正是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意识到,自己不需要像雅达利那样从头开始研发,只需要利用这颗现成的“大脑”,配上一个自己设计的外壳和控制器,就能迅速杀入市场。说白了,这是一场“方案整合”的胜利,而Coleco成了当时最成功的那个“方案整合商”。

1976年,第一台Coleco Telstar游戏机横空出世。它的造型极具时代特色,胡桃木纹理的面板,两个旋钮控制器直接固定在机身上,售价大约50美元,比雅达利自家的HomePong还便宜。凭借低廉的价格和AY-3-8500芯片提供的三种游戏模式(网球、曲棍球、手球)以及三种难度选择,Telstar在1976年就卖出了一百多万台简直成了市场上的爆款印钞机。皮革厂的这次跨界,首战告捷,而且是大获全胜。但就在Coleco高层举杯庆祝、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找上了门,这个麻烦差点让整个Telstar项目胎死腹中。

救火队员“游戏之父”:一段被FCC逼出来的神仙友谊

麻烦来自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FCC。所有需要向电视发射射频信号的设备,都必须通过FCC的严格测试,以确保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干扰到正常的无线电和电视信号。不幸的是,Coleco兴冲冲拿去送审的第一版Telstar,华丽丽地挂了科。它的射频信号谐波辐射超标严重,根本拿不到上市许可。这下Coleco的管理层傻眼了,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百万订单的美梦还没做完,就要被FCC一纸禁令给拍死在沙滩上。在那个年代,解决这种高频电路的干扰问题可不是皮革厂的强项。情急之下,他们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当时在电子游戏界已经声名显赫的大神级人物——拉夫·贝尔(Ralph Baer)。

拉夫·贝尔,何许人也?他被尊为“电子游戏之父”,是世界上第一台家庭游戏机“奥德赛”的发明者。根据贝尔后来的回忆,Coleco的总裁阿诺德·格林伯格(Arnold Greenberg)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伸出援手。贝尔利用他在Sanders公司的实验室和团队,迅速诊断了Telstar的问题所在,并设计出了一套解决方案,成功抑制了多余的射频辐射。经过贝尔团队的“妙手回春”,Telstar终于有惊无险地通过了FCC的测试,顺利上市。这次“救火”事件,开启了Coleco与拉夫·贝尔之间一段宝贵的合作关系。贝尔和他在Sanders的团队不仅救了Telstar的命,后来还深度参与了Coleco后续更复杂的游戏机型号的开发,比如那款造型奇特的三角形游戏机Telstar Arcade。

机海战术的巅峰与疯狂:十四个“儿子”一台戏

解决了FCC这个拦路虎之后,Coleco彻底放飞了自我。在1976年到1978年短短两年间,他们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推出了多达14款不同的Telstar型号。这种“机海战术”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被Coleco视为抢占市场的利器。他们试图通过细微的功能差异、外观变化和配件组合,覆盖所有潜在的消费群体。这十四个“儿子”个个不同,构成了一幅七十年代游戏机设计的浮世绘:

  • 经典款(Telstar, Model 6040) :最初的成功者,木纹外壳,固定的旋钮,梦开始的地方。
  • 彩色版(Telstar Colortron, Model 6045) :技术上小有进步,通过增加一颗德州仪器的SN76499N色彩芯片,让AY-3-8500原本黑白的游戏画面变成了彩色。它还使用了更精简的AY-3-8510芯片。
  • 游侠版(Telstar Ranger, Model 6046) :除了标准的球拍游戏,还增加了两款光枪射击游戏,配了一把造型复古的光枪,进一步拓展了玩法。
  • 豪华版(Telstar Galaxy, Model 6150) :使用了更高级的AY-3-8600和AY-3-8615芯片,提供了更多游戏选择和更好的彩色图形,控制器也变成了可分离式的,显得更加“高级”。
  • 神射手版(Telstar Marksman, Model 6136) :这是光枪玩法的终极形态。它搭载了专门的AY-3-8512芯片,内置了四款PONG游戏和两款彩色射击游戏(Skeet和Target)(a source confirms this)。配发的光枪甚至还有一个可拆卸的枪托,可以瞬间从手枪形态变成步枪形态,仪式感拉满。
  • 街机版(Telstar Arcade, Model 6175) :这可能是整个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它采用了极其前卫的三角形设计,每一面都集成了一种不同的控制器:一面是方向盘和档杆,用来玩赛车游戏;一面是光枪,用来玩射击游戏;还有一面是传统的旋钮,用来玩PONG。这款产品的开发,同样有拉夫·贝尔团队的深度参与。它将多种街机体验整合进一台家用机里,想法非常超前。

Coleco的这套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通过不断推出新型号,在货架上营造出一种“我家产品线最全”的繁荣景象。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支撑这一切繁荣的底层技术——那个“PONG-on-a-chip”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而这场革命的引领者,正是Coleco的老对手,雅达利。

巨星变废铁:雅达利掀桌与千万美元的血泪教训

1977年,雅达利发布了他们的王牌产品——Atari 2600(当时叫Atari VCS)。这台机器与市面上所有的PONG游戏机,包括Telstar全家桶,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Telstar这类机器被称为“专用游戏机”(Dedicated Console),游戏内容是固化在芯片里的,一台机器出厂能玩什么游戏,一辈子就只能玩这几个游戏。而Atari 2600则是“可编程游戏机”(Programmable Console),它拥有真正的CPU(一颗精简版的6507处理器)和独立的图形声音处理芯片(TIA),游戏内容储存在可插拔的游戏卡带(ROM)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拥有Atari 2600的玩家,可以花钱购买新的游戏卡带,不断扩展自己的游戏库。而买了Telstar的玩家,玩腻了内置的几个PONG变体之后,这台机器就只能放在角落里吃灰。一个代表着无限可能,一个代表着固步自封。消费者的选择,不言而喻。

Atari 2600的出现,对于整个专用游戏机市场来说,是一次降维打击。它直接引发了电子游戏史上的第一次大崩溃,史称“1977年游戏业崩盘”。无数跟风生产PONG游戏机的小厂商瞬间倒闭,而作为行业龙头的Coleco,则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由于对市场风向的误判,Coleco生产了海量的Telstar系列游戏机,尤其是为了1977年圣诞季准备的大批存货。然而,Atari 2600的登场让Telstar一夜之间从“香饽饽”变成了“过时货”。再加上生产延误和码头工人罢工等一系列意外Coleco发现自己手上积压了超过一百万台卖不出去的Telstar游戏机。

面对堆积如山的库存,Coleco唯一的选择就是清仓大甩卖,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将这些曾经的明星产品抛售出去。这次惨痛的清库存行动,给Coleco的财务报表留下了巨大的伤疤。根据多个信息源的记录,Coleco在1977至1978年间,因为处理Telstar的库存,直接亏损了惊人的2200万至2700万美元。这在七十年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元气大伤,甚至直接破产。Telstar的王朝,就这样在一片哀嚎和巨额亏损中,戏剧性地落幕了。

尾声并非结局:废墟中走出的复仇者

Coleco Telstar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警示录。它展示了一家公司如何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新技术的快速应用而崛起,又如何因为技术路径的固化和对产业变革的迟钝而瞬间跌落谷底。它在短短两年内,就走完了一家企业从巅峰到濒临破产的全过程。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Coleco虽然因为Telstar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这家公司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他们并没有就此退出游戏市场,而是卧薪尝胆,深刻吸取了“专用游戏机”的教训。他们把那数千万美元的亏损当成了最昂贵的学费,然后带着复仇的火焰,在几年后卷土重来。

1982年,Coleco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基于可插拔卡带系统的游戏机——ColecoVision。这台机器在硬件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它的老对手Atari 2600,拥有更强大的Zilog Z80 CPU和更出色的图形音效表现。更骚的操作是,Coleco还推出了一个官方“外挂”——Expansion Module #1,插上这个模块,ColecoVision就能完美兼容运行所有Atari 2600的游戏卡带。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抢夺了雅达利庞大的游戏库,虽然为此还和雅达利打了场官司,最终以支付授权费和解告终但其市场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ColecoVision的成功,是Coleco在Telstar的废墟之上,完成的一次华丽复仇。那段靠着一颗芯片打天下的PONG时代早已远去,而那个曾经靠卖皮革起家,在游戏界大起大落的公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电子游戏产业的早期发展史,写下了充满戏剧性的一笔。至于Telstar本身,它如今静静地躺在全球各地收藏家的柜子里,像一块史前生物的化石,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属于它的、短暂而疯狂的黄金时代。

<<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留言评论

  1.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你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